《目之所及》大结局了,但观众们的讨论却远远没有停止。
最初,我们都以为女警周密从过往的阴影中走出,与父母和解,与同事合影,将照片摆在工位上,迎来了一个标准的“圆满”结局。
然而,再看曲桐,她坐在女儿墓碑前含下那颗女儿最爱的糖果,与归来的真爱苏牧心重逢,父母却一个被判死刑一个坐牢。
这种强烈的对比,让无数观众直呼:周密的圆满是治愈,但曲桐的结局才是真正让人意难平的现实!这真的算圆满吗?
还是说,编剧在用一个看似光明实则破碎的结局,向我们抛出了一个更深刻的问题——在经历了如此多的伤害与失去后,究竟怎样才算真正的“好结局”?
女警周密的故事线,表面上是一个趋向完整的闭环。她通过追查案件,也面对着可能属于自己的过往。
当相关人员出现并告知某些真相,她在警队同事的帮助下,成功解开了心结。
那张与警队同事等的大合影,被她郑重地摆放在工位上,成了一个鲜明的象征:她似乎终于告别了某种沉重的负担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刑警周密这个角色本身也体现了成长。通过调查曲桐和苏牧心的案子,她不仅抽丝剥茧揭开了真相,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某种释然。
她的故事线逻辑清晰,结局积极向上,符合传统意义上“苦尽甘来”的设定,这也是标题中“本以为周密圆满”的由来。
与周密的“轻拿轻放”相比,曲桐的结局沉重得多。她的悲剧始于一场可能由母亲沈静安排的、充满算计的婚姻。
沈静这个控制欲极强的母亲,对女儿有着极强的掌控欲。婚后的曲桐,生活在痛苦和绝望中,承受着丈夫的暴力,甚至在失去女儿后,还被送入疗养院接受治疗。
故事的结局,虽然真正的苏牧心归来,两人重逢并物归原主了当年的戒指,看似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承诺。
但曲桐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:她的母亲沈静因杀人罪被判死刑,父亲曲立军因毁灭证据坐牢。
正如剧情所示,她“真的没有家了”。即便与苏牧心重逢,她也失去了女儿、父母和整个家庭,内心的创伤难以轻易抚平。
这种“得到”与“失去”的极端对比,正是观众感到“意难平”的核心。
《目之所及》深刻地揭示了以爱为名的控制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。沈静自以为是的“母爱”,是她许多行为的出发点。
她认为自己为女儿选择了一条稳妥的路,却可能亲手将女儿推入了困境。甚至在发现局面失控后,她采取的极端手段——下毒谋杀,动机可能依然是“为了女儿”,试图弥补自己当年的过错。
这种充满控制欲、可能掺杂了利益算计的爱,令人窒息,也最终导致了整个家庭的彻底破碎。
剧中母亲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是深远的。郝美丽(施悦)的母亲施慕仙,在女儿犯错后不是引导其面对,而是可能采取了不当的方式,这对郝美丽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影响。
苏牧凡和苏牧心的母亲陈丽,为了让一个儿子上大学而做出让兄弟互换身份的决定,间接激发了苏牧凡内心的恶。
这几位母亲,都以“爱”的名义,对年轻人的人生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。
剧名《目之所及》本身就充满深意,它提醒观众,眼睛看到的未必是全部的真相。
最大的谎言就是苏牧凡顶替了弟弟苏牧心的身份,窃取了他的人生、学业和恋人。这个谎言欺骗了所有人,也成为了所有悲剧的起点。
甚至曲桐所遭受的“家暴”,其记忆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产生不确定性。而剧中那些被某些人视为“异常”的人,反而可能是唯一看清了部分真相的人。
最终揭开所有谜底的,离不开女警周密逻辑缜密的推理和对细节的敏锐观察(剧中可能包括从特定物品中发现关键线索等),才让深藏的人心真相浮出水面。
演员们的精湛演技无疑让角色的命运更加震撼人心。罗晋一人分饰两角,将苏牧凡的阴郁特质与苏牧心的儒雅与痛苦都展现出来。
王子文则细腻地演绎出了曲桐的绝望感与破碎感,让人心疼。
老戏骨们的表演更是入木三分。陈瑾饰演的沈静,其专制与压抑感几乎溢出屏幕;艾丽娅诠释的施慕仙,其偏执与扭曲也令人印象深刻。
正是这些演员的全情投入,才让这个故事如此引人入胜,也让周密的解脱与曲桐的挣扎都显得无比真实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理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