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底,福建万辰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消息,这家手握15365家门店的巨头携"好想来"品牌冲击港股,与4月抢先递表的湖南鸣鸣很忙展开"第一股"生死竞速。这场较量的背后,是一个三年间从千亿规模冲向1500亿的黄金赛道,更是一场关于资本、供应链与扩张模式的深度博弈。
一、双雄品牌矩阵:并购整合与战略合并的路径分野
在量贩零食赛道的头部阵营中,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的品牌布局深刻烙印着各自的成长基因,前者以资本为笔整合区域势力,后者以合并为剑凝聚内生力量。
(一)好想来:资本并购催生的品牌联合体
好想来并非单一品牌成长起来的巨头,而是万辰集团通过连环并购整合形成的核心品牌矩阵,其发展轨迹堪称资本驱动扩张的典型。2022 年万辰集团跨界入场时,首先通过收购江苏零食工坊部分资产创立 "陆小馋" 品牌,完成量贩零食赛道的初步试水。2023 年进入扩张加速期,先后将华东区域知名品牌 "来优品"、华中市场强势品牌 "好想来"、华南地区布局广泛的 "吖嘀吖嘀" 纳入麾下,形成多品牌协同作战的格局。
为解决多品牌运营的协同难题,万辰集团于2023年9月实施品牌归一战略,将上述四大品牌统一整合为 "好想来品牌零食",实现供应链、运营体系与品牌形象的全面统一。仅一个月后,万辰集团再出重拳,将深耕江浙沪市场多年的知名品牌 "老婆大人" 收入囊中,形成 "好想来主品牌 + 老婆大人区域特色品牌" 的双品牌架构。这种 "核心品牌整合+区域品牌补充" 的模式,让好想来得以快速覆盖不同区域的消费市场,截至 2025年6月末,其门店网络已渗透至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。
(二)鸣鸣很忙:双强合并铸就的行业标杆
鸣鸣很忙的品牌根基源于行业两大头部力量的战略合并,其品牌矩阵更具内生协同性。2023年11 月,创立于2017年、深耕湖南及周边市场的 "零食很忙",与 2019 年起步、在江西等地快速崛起的 "赵一鸣零食" 宣布合并,组建 "鸣鸣很忙" 集团,一举成为行业规模最大的品牌联合体。
合并后的鸣鸣很忙并未急于推动品牌归一,而是保留 "零食很忙" 与 "赵一鸣零食" 两大子品牌的独立运营特性,通过共享供应链、数字化系统与管理经验实现协同增效。这种策略既延续了两个品牌在各自优势区域的市场认知度,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了综合运营成本。截至2025年9月,两大子品牌共同支撑起超过2万家门店的规模,其中 "零食很忙" 侧重下沉市场的深度渗透,"赵一鸣零食" 则在县域市场保持较高渗透率,形成互补的市场覆盖格局。
二、赛道竞争图谱:双雄领跑下的多元玩家格局
当前中国量贩零食赛道呈现典型的 "双雄领跑、多强追赶" 格局,2024年3.7万亿元的休闲食品饮料市场中,前五大连锁零售商的市场份额仅为6%,行业高度分散的特性为各类玩家留下了生存空间。除双雄外,多个品牌凭借区域优势、特色模式或细分定位占据一席之地,共同构成赛道的竞争生态。
(一)头部阵营:双雄的规模与业绩碾压
鸣鸣很忙与好想来凭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规模与业绩,构成赛道的第一梯队,两者合计占据行业约 3% 的市场份额,相当于其他所有连锁品牌的总和。
鸣鸣很忙以绝对规模优势领跑行业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,按 2024 年 GMV 计算,鸣鸣很忙以555亿元的业绩位列行业第一,市场份额约1.5%,成为中国最大的休闲食品饮料连锁零售商。营收方面,其 2022年至2024年的收入分别达42.86亿元、102.95亿元、393.44亿元,三年间增长近9倍,经调整净利润同步从0.81亿元攀升至9.13亿元,展现出强劲的盈利增长能力。门店规模上,截至2025年9月已突破2万家,覆盖全国28个省份,其中58%位于县城与乡镇,中国县城覆盖率达 66%,下沉市场优势显著。
好想来则以更快的增速紧追不舍。依托万辰集团的并购整合,其 2024 年量贩零食业务收入达 317.90 亿元,同比增长 262.94%,占万辰集团总营收的 98.4%,经调整净利润达 8.2 亿元。门店规模从 2023 年的不足 6000 家激增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5365 家,一年多时间新增门店 9776 家,增速达到 2023 年的两倍。尽管在绝对规模上略逊于鸣鸣很忙,但好想来通过 "长三角 + 山河四省" 的高密度布局,在核心区域建立了竞争壁垒,截至 2025 年 8 月 31 日,累计注册会员已逾 1.5 亿。
(二)第二梯队:区域强龙与特色玩家的生存之道
在双雄的光环之下,一批区域强势品牌和特色玩家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占据细分市场,构成赛道的第二梯队,其门店规模多在 2000 家至 5000 家之间,营收集中在 50 亿至 150 亿元区间。
零食有鸣:作为西南地区的代表性品牌,零食有鸣深耕四川、重庆等市场,截至 2024 年底门店数量突破 3000 家,2024 年营收约 80 亿元,市场份额约 0.22%。其特色在于聚焦社区店模式,单店面积控制在 80-120 平方米,通过高频上新和社区会员运营维持高复购率,在西南区域的市场渗透率仅次于鸣鸣很忙。
戴永红零食:起源于湖南的区域老牌,深耕华中市场 20 余年,2024 年门店数约 2500 家,营收达 65 亿元,市场份额约 0.18%。其核心优势在于产品选品的本地化适配,针对华中消费者口味偏好定制的特色零食占比达 30%,在湖南、湖北等地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。
万辰旗下老婆大人:作为好想来矩阵中的独立运营品牌,老婆大人专注于江浙沪高端量贩零食市场,2024 年营收约 45 亿元,门店数保持在 1200 家左右。与好想来的大众定位不同,老婆大人单店 SKU 达 2200 个,其中进口零食占比达 25%,客单价较好想来高出 30%,形成差异化的高端品牌形象。
其他区域品牌:在山东市场,"非常零食" 以 1800 家门店占据区域领先地位;在珠三角地区,"零食魔法" 凭借 1500 家门店实现营收 38 亿元;而深耕西北市场的 "舌尖零食" 则以 2000 家门店成为西北区域龙头。这些品牌均在特定区域建立了供应链优势和消费认知,但受限于资金实力,暂未形成全国性布局能力。
三、差异化竞争内核:模式、供应链与地域的三维博弈
量贩零食赛道的竞争早已超越简单的价格比拼,在 "低价" 共性之下,不同品牌在扩张模式、供应链管理与地域布局上的差异,构成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,也决定了其市场地位与发展潜力。
(一)扩张模式:外延并购与内生增长的路径对决
双雄在扩张模式上的差异最为显著,这种差异直接体现在财务结构与运营效率上。万辰集团采取 "外延并购 + 快速整合" 的轻资产扩张模式,通过收购区域成熟品牌获取现成的门店网络、供应链资源与消费群体,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扩张速度快,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市场覆盖的跨越式提升。2023年通过并购四大品牌,万辰集团门店数从不足2000家跃升至5589家,2024年再通过整合与新开门店突破1.4万家,两年间完成7倍增长。
但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:2024年万辰集团销售费用达14.31亿元、管理费用达9.8亿元,分别是 2022年的71倍与30倍,高昂的整合成本导致其 2024年整体净利率仅1.87%;资产负债率更是从2022年的43.46%飙升至2024年的79.85%,2025年拟收购南京万优49%股权后,负债率预计将进一步升至90.97%。
与之相对,鸣鸣很忙采取 "内生增长 + 战略合并" 的模式,其前身 "零食很忙" 与 "赵一鸣零食" 均通过自主扩张形成规模基础,合并后更注重内部融合而非外部并购,2024年净利率达2.11%,资产结构更为健康,截至2024年底流动比率达1.5,净流动资产达20.8亿元,远超万辰集团的1.1与 6.4亿元。
在加盟管理上,两者虽均以加盟模式为主(加盟店占比均超99%),但管理逻辑存在差异。鸣鸣很忙对加盟商采取 "强管控+高赋能" 策略,通过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门店库存与销售数据,要求加盟商执行统一的定价与促销策略,存货周转天数稳定在16天以下;万辰集团则给予区域加盟商更多自主权,以适应并购带来的区域市场差异,但这也导致其存货周转天数(17.93 天)与应付账款周转天数(18.44 天)均高于鸣鸣很忙的11.6天和10.5天。
(二)供应链对决:极致效率与规模议价的能力较量
供应链是量贩零食品牌的核心护城河,双雄在供应链布局上的差异,直接决定了其成本控制能力与市场竞争力。鸣鸣很忙走的是 "深度自营+数字化赋能"的路线,构建了"工厂直采 - 区域总仓-门店配送"的三级供应链体系,厂商直采比例达98%,通过"现货两清"的采购模式降低资金占用成本。其在库 SKU 数量达3380个,其中约25%为定制化产品,单店SKU 不少于1800款,是同等商超的两倍,且通过AI算法实现精准补货,2024年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商超同款便宜25%。
这种高效供应链带来了显著的周转优势,鸣鸣很忙存货周转天数仅 11.6 天,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10.5 天,均为行业最优水平,使其在 7.62% 的低毛利率水平下仍能保持稳定盈利。万辰集团则依托并购形成的规模优势构建供应链,厂商直采比例达95%,SKU 数量超过2000个,终端价格较传统商超低20-30%,但受多品牌整合影响,供应链协同效率仍有提升空间,2024年毛利率虽达10.76%,高于鸣鸣很忙,但运营费用的高企侵蚀了利润空间。
其他区域品牌的供应链则多聚焦区域优势,如零食有鸣在西南地区建立了3个区域总仓,实现 "次日达"配送;戴永红零食则与湖南本地200余家食品厂商建立独家合作,通过本地化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,但受限于规模,其全国性采购议价能力远不及双雄。
(三)地域布局:全域渗透与核心区域的战略选择
在地域布局上,双雄与其他品牌形成了清晰的差异化定位,这种布局差异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,也决定了其未来的增长潜力。鸣鸣很忙采取"下沉市场全覆盖"策略,截至2024年底,其58%的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,中国县城覆盖率达66%,在华中、华南的县域市场形成绝对优势,2024年GMV达555亿元,全年交易单数超过16亿次,会员数突破1.2亿。这种布局精准契合了下沉市场零食消费升级的需求,成为其规模扩张的核心动力。
万辰集团则采取 "核心区域高密度 + 周边市场逐步渗透" 的策略,重点布局长三角及 "山河四省" 等高消费潜力、人口密集市场,在这些区域的门店密度达到每万人 1.2 家,形成明显的区域壁垒。同时通过 "老婆大人" 品牌深耕江浙沪高端市场,实现区域内的差异化覆盖。但在下沉市场的渗透深度上仍不及鸣鸣很忙,2025年上半年济南地区因店铺密度过高出现闭店潮,也暴露了其区域布局过于集中的风险。
区域品牌则普遍采取 "单点突破 + 有限扩张" 的策略,如零食有鸣聚焦西南三省,戴永红零食深耕湘鄂赣地区,这些品牌在核心区域的市场份额可达 5%-8%,但跨区域扩张时面临供应链成本上升、品牌认知度不足等难题。这种地域布局的差异,使得当前赛道呈现 "双雄全国争霸 + 区域品牌割据" 的格局。
四、IPO 生死竞速:第一股之争改写行业终局
"零食第一股" 的头衔不仅是荣誉,更是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筹码。在毛利率普遍低于12%的行业中,上市融资将直接转化为供应链升级、门店扩张与品类创新的动力。
从进程看,合并组建的鸣鸣很忙集团4月率先递表,但港交所尚未公布审核结果;跨界转型的福建万辰集团9月递表,凭借"A+H"双重上市架构,有望后发先至——其A股323亿市值的基础,能增强港股投资者信心。
无论谁先敲钟,行业都将进入 "效能竞争" 新阶段。当前产品、定价、门店装修的同质化已引发价格战风险,两大巨头已开始破局:合并组建的集团推出红标、金标自有品牌,发力高毛利日化与健康零食;跨界转型的企业通过多品牌协同探索差异化,双方均向 "硬折扣全品类" 延伸。
潜在风险同样不容忽视:跨界转型企业的高负债率若无法通过上市改善,将制约扩张能力;合并组建企业的低毛利率在成本上涨时易陷入亏损。对全行业而言,门店密度过高导致的闭店潮、加盟管理不善引发的品质问题、供应链与规模增速脱节的风险,都是必须跨越的关卡。
长期来看,行业将向 "两超多强" 固化。双雄门店规模均突破1.5万家,远超第三名及以后品牌(多在2000家左右),形成明显壁垒。随着上市资金到位,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,最终形成类似奶茶行业的双寡头格局,区域品牌若无法找到差异化定位,或将面临被收购或淘汰的命运。
结语:零食战场的商业启示
零食赛道的双雄竞速,本质是一场效率与规模的商业实验。从传统业务跨界逆袭,到区域品牌合并登顶,两种路径都印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活力与 "效率制胜" 的商业本质。
"第一股" 归属终将揭晓,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竞争带来的行业进步:零食品牌向全品类延伸、供应链效率倒逼上游升级、低价优质商品覆盖更多城乡市场,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消费者。正如日本 7-Eleven 从零食杂货走向全品类服务,中国零食行业的终局或许不止于 "卖零食"—— 当门店遍布城乡、数字化系统连接亿万消费者与数千家工厂,一个更高效、更亲民的零售生态正在形成,这场竞速的终点,将是商业效率与消费体验的共同升级。
对此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。如果觉得内容有用,别忘了收藏点赞转发关注!
理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